永乐高70net

导航切换

联系电话:
0739-5328739

二维码

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教学 > 教学研究 >

技能竞争力提升与中职教学改革深化

浏览: 日期:2016-05-05

重实践、重应用、重操作,早就成为许多务实而有远见的教育家所推崇。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就严厉批判了赫尔巴特的教师中心、课堂中心和书本中心的传统教学理论,明确提出“教学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社会”的理念,主张学生自主实践、自主学习、注重从做中学习,加强学校与社会的联系, 
比较系统地提出了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我国著名的平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身体力行,把读书学习和生活实践、工作实践结合起来。美国著名的职业教育思想家福斯特(Philip·J·Foster)早在1965年就指出了“职业学校谬误”(The Vocational School Fallacy),明确提出职业教育的发展必须以劳动力就业场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职校毕业生常常找不到与其受训相对应的工作,或者工作中运用不到其受训的技术,形成了“技术浪费”;他认为,职校的主管者、规划者的用意与学生期望之间存在很大差异、职校自身的课程偏好理论知识,与实际就业岗位的要求相差甚大;一些职校往往从自身办学条件来设置专业及相应课程,背离了就业市场的实际需要;他大力倡导产学结合、开设“三明治”式课程,反对“职业教育普通化”。就业市场的需求就是职业教育的目标定位。他的就业需求第一论的职业教育指导思想,已为国际职教界广泛认同,1991年,世界银行在其“关于职业教育的政策文件”中也明确指出:“当以现有的或预期的就业与技术需求为重点时,职业教育最有效”。 

  职业应用技术是当今世界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职业岗位的要求,就成为职业教育的核心。英国在中学五年级之后,开设“第六学级”和“第六学院”——相当于我国的职业高中或综合高中,大量开设职业技术课程;另一方面,又在社会上开设“第三级学院”——意为在小学、中学之后对于青少年年龄段的职业技术教育;学制形式多样化,相当于我国的中职校和业余中职校。它们的课程设置中最具有特色的是“工读交替制课程”。在德国的职业教育中,最具特色并且成为其核心部分的是“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也就是企业与职业技术学校合作进行职业教育的模式。在这种模式下,职业教育有两个主体或场所——学校和企业、受教育者有两个身份——学生与学徒、教育的课程有两类——理论知识课程与实际训练课程、有两种法律依据——职业教育法和学校法、有两个主管机构——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在日本的职业技术教育中,最具特色的是“产学合作”。日本的“产学合作”的方式之一,就是实行高中同产业界的密切合作,日本自90年代初就重组职业高中,优化职教资源,在高中阶段就分设综合普通科和职业科,并且重组职业技术教育学科,使之规范化和学分通用化。美国堪称是职业教育起步最早的国家。早在1715年,B·富兰克林就在费城开办了第一所实业中学,主要是为学生的就业准备岗位技术——包括商业、航海、贸易和机械等,实际上就是一所中等职业学校。1917年通过的《史密斯·休斯法》,更是从法律上规定,在公办的普通中学开设职业科(专业),设置职业课程,从此,大部分中学转向综合中学。19世纪末掀起了“初级学院”运动(也称之为“社区学院”),社区学院主要从事职业技术教育,到20世纪中叶已在美国全国普及,1963年《职业教育法案》的通过,使社区学院的发展得到联邦政府的大量资助。 

  如前所述,在职业技能竞争力中,操作技术能力是其中的核心竞争力。借鉴外国职业教育的有益经验,以培育和提升学生职业技能的核心竞争力为中心,应该成为中职校教学改革的根本方向。我认为,必须进一步实现“四个转变”,并且以此为契入点,带动整个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新突破。 

  第一,必须尽快由书本(教材)为中心,向以实际的应用操作技能为中心转变,彻底扭转知识“满堂灌”、“全程灌”的传统教学模式惯性。对于中职校学生来说,书本知识只是一些前提准备,应该精简和筛选,并且集中在一、二年级学习;相应地,大幅度增加应用技能的操作和训练,有些原理性知识还可以在实际操作训练时再加以“补习”。 

  第二,必须尽快由以理论知识为重心向操作技能和应用性知识为重心转变,即由务虚知识向务实知识的转变。不少理论性知识讲得越多,学生可能越搞不懂,例如,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学生只要掌握应用即可,不必要也不可能搞懂电脑的全部理论知识;又例如,金融事务专业的学生,只要掌握金融实务操作,不必化很多时间去学习金融理论。 

  第三,必须尽快由教室(课堂)为中心向实际的单位部门为中心转变。教师对于应用知识和操作技能的讲授与辅导,不应老是局限在课堂上,而是应该多放到社会的实际企事业单位中去,让学生在学中干、又在干中学,教师则在旁边予以必要的提示和辅导。可以设想,低年级学生在课堂学习训练的时间占较大比例,高年级学生则在实际单位“实训干活”的时间应该占很大比例。高年级学生可以是双重身份——既是中职校的学生、又是实训单位的“学徒”。 

  第四,必须尽快由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市场需求为中心转变。必须由市场需求来配置教师资源,就业市场的需求,就是教师开展专业技能教学的努力方向,决不能以具有什么样的师资来决定开设什么样的专业和上什么样的课程。 

  与此同时,还必须在培育学生的专业特长、实行学校和社会合作办学、建立新型师资队伍和新型考试考核机制、以及建设新型的管理机制等五个方面,大胆突破,探索新路。 

  一是革新教学目标,确立“双擅长”的培育目标,即努力使学生在本专业应用操作技能方面具有两个方面的擅长技能,从而使毕业生具有胜人一筹的砝码,赢得就业市场的胜券。例如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不仅能够擅长计算机操作,而且能够擅长计算机维修;图情专业的学生不仅能胜任图书资料和档案的工作,而且还能擅长文秘写作;广告摄影专业的学生不仅能摄影制作广告,而且还很熟悉广告市场的商务活动。 

  二是革新办学模式,努力实行“双元制”。应和一批企事业单位建立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较理想的目标是共同合作办学、较低的目标是协作关系,从而为学生提供大量时间和场所进行实际操作训练。 

  三是革新师资队伍、整合师资资源,努力建设“双师资”队伍。不仅要使现有师资队伍提高发展为“双师型”教师,而且师资的来源也可以是双重的——不仅有校内的教师,而且在校外,那些有合作关系的企事业单位的工程师、部门主管(经理)、办公室主任、财务主管、店长、高级技师和资深秘书等,都可以聘为“带教教师”、“客座教师”。 

  四是革新考核机制,建立“双元考核”机制。对于学生绝不能只用卷面考试成绩来考核学生,而应以考核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为主,辅之以一些卷面考试;相应地,对于教师的考核,也不能只用上了多少节课时作为考核的基本依据,而是要把上课、带教、指导、联系、示范讲解等的时间和难度系数,也都列入考核的范围之内。 

  五是创新学生管理模式,建立“双重管理模式”。即对学生的管理,既有对其在校的管理、又有对其在校外见习训练的管理;既有来自学校的管理,又有来自见习训练所在单位的管理。努力形成双重交叉式的学生管理的新模式,避免“放羊”式管理的真空状况出现。